美的集团,难带200个子公司赴港上市
美的正在追随海尔的步伐,成为下一个布局“A+H”(A股+港股)上市格局的白电巨头。
(资料图片)
8月9日晚,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基于公司深化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美的集团正在对境外发行证券(H股)并上市事项进行前期论证,拟发行规模预计不超过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的10%。
根据彭博社报道,美的集团选择美国银行和中金公司负责香港上市事宜,最早将于2024年赴港上市。
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曾感慨,美的发展的一个关键时间点,就是1992年、1993年实行的股份制改造和赴深交所上市,这令公司在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上取得了突破。
那么此次上市,美的又能取得多少突破?
美的赴港,图啥?
一般来说,上市的直接目的是融资,二次上市的直接目的是扩大投资者范围,扩大融资空间。
但对美的集团来说,融资或许不是赴港上市的第一原因。
美的基本不缺钱。在二级市场上,美的近两次融资性质的公告记录分别是2019年换股收购小天鹅,2015年引入小米科技作为战略投资者,两次均为定向增发,总金额达到143.89亿元,但战略意义远大于募资意义。
自2013年美的集团整体上市以来,美的在海外接连出手,收购了东芝家电、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德国库卡机器人、以色列高创公司。按照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的说法,美的要敢于进行颠覆性投资。
以2016年的库卡收购案为例,美的以292亿元人民币寻求对库卡集团的全面控股,其资金来源为银团借款和公司自有资金,未通过发债等方式融资。
从分红力度看,根据《长江商报》梳理,美的集团在去年的分红总额为171.88亿元,上市10年以来累计分红总额达到867亿元,6倍于募资总额。
从资金实力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美的集团坐拥589.8亿货币资金,79.49亿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期短期借款为141.9亿元。今年4月27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200亿元闲置资金委托理财。
对比其他两家白电巨头,海尔同期货币资金为552.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8.49亿元,短期借款为101.7亿元。格力电器货币资金为186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2.39亿元,短期借款为540.6亿元。
整体来看,走到成熟期的白电三巨头根本不缺钱,更愁的是,有钱无处投。如格力电器,当前总市值2000亿出头,货币资金就有1863亿,可谓夸张。
而此次美的赴港上市,对“找钱”的帮助可能也不大。
同样采用A+H结构的海信家电、海尔智家,是研究国内白电公司在不同市场估值表现的最佳样本。
截至8月14日收盘,海信家电港股滚动市盈率为16.83倍,A股为17.93倍;海尔智家港股滚动市盈率为13.3倍,A股为14.49倍。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两地市场投资者的口味不太一样,成熟期白电巨头在港股的估值不如A股,美的赴港没有多少估值提升的空间。
至于全球战略布局,也不是美的最急需的。
当前的美的集团,半只脚已经迈入跨国电器巨头的门槛。去年美的的海外营收高达1426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比重达到41.48%。
另外,美的在全球收购了大量企业,如前文提到的日本东芝、德国库卡、意大利Clivet、以色列高创等。
由此来看,赴港上市对美的的好处,只有两个方面。
一是优化投资者结构。此前美的集团外资持股比例多次触及深股通规则上限,赴港能吸纳更多外资持股,对融资渠道是一种拓宽。
二是完善海外员工激励体系。例如截至目前,美的在全球拥有约200家子公司,约3万名员工,赴港上市可为海外员工提供股权激励。
而美的真正提升市值规模的方法,也不是到更多市场上市,而是繁衍更多的“子孙后代”。
谁是美的找钱的“主攻手”?
相比怎么找到更多的钱,白电三巨头更发愁的是两件事,怎么找到更有增长前景的业务方向,怎么提升公司的整体估值水平。
美的的战略是,找到一些高成长,小体量的业务分拆上市,去争取更高估值。
从历史动作来看,“白电一哥”分拆子公司的意愿,远比赴港上市来得积极。
2020年7月27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分拆子公司美智光电赴创业板上市。约一年后,美智光电正式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
这是美的集团旗下负责照明及智能前装产品的子公司,招牌产品是家居用灯和商业用灯、浴霸、智能门锁、智能晾衣架和智能面板。根据招股书披露,美智光电2020年五成的营收来自于家用照明业务,也就是生产销售各类吸顶灯、厨卫灯、餐吊灯、台灯和壁灯,年销售额接近4亿元,公司销售总额为7.83亿元。
相比同期美的集团2857亿元的总营收,美智光电的贡献犹如沧海一粟。但后者的增速更快,2020年美的集团的营收增速是2.27%,美智光电能达到12.84%。
按照美的集团的说法,美智光电的分拆有利于突出主业,增强独立性。美智光电的工艺技术与产品定位与其他业务差异较大,适合独立发展。
但更重要的是,这个照明业务的分拆,能为美的集团多拿多少估值?
如果按美的集团当前12.8倍PE(TTM)的估值,美智光电在美的集团体系内,只能贡献10亿左右的估值。
而美智光电分拆后,IPO募资额就高达5.06亿元,如果按发行股占总股本25%的比例顶格计算,美智光电的估值也能超过20亿元。如果对标业内可比公司佛山照明32.2倍PE(TTM)的估值,美智光电的市值也能超过20亿元。
而如果按10%的发行股占比计算,美智光电的估值就能超过50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后的美智光电可能来到百亿估值。
从十亿到百亿,天壤之别。
这场“土鸡变凤凰”的游戏进展不顺,去年七月,美智光电撤回上市申请,并于今年4月再度申请上市。究其原因,美智光电的独立性存疑,招股书显示,2019年美智光电对关联方销售金额占比达到总营收的33.88%,与美的集团重叠客户销售额占比达到83.35%。
而重新归来的美智光电也露出疲态,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影响,美智光电在2022年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从去年同期的9.26亿元下降至9.11亿元,但净利润有小幅增长,从0.77亿元提升至0.83亿元。
整体来看,美智光电与行业内头部品牌公牛集团(照明业务)、欧普照明、佛山照明等体量差距较大,一度采用价格战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即便从美的集团中独立出来,美智光电也必须思考,如何提升话语权,靠自身实力提升业绩,带动估值。
“二胎”拯救美的?
这场分拆扩张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就在上月29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拟推动子公司安得智联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安得智联是美的旗下的供应链企业,主要负责美的产品的物流配送。从2019年开始,安得智联尝试摆脱美的依赖,提升外部业务比例。
根据美的集团分析师会议披露,相比规模较小的美智光电,安得智联在2021年的营收额达到112.87亿元,外部业务占比为55%,物流服务覆盖品类从家电延伸到全商品品类。
而安得智联对美的系的估值贡献尚未可知,美的集团公告显示,当前安得智联上市工作仍在前期筹备阶段,不确定的风险仍然存在。
而身处“白电一哥”位置的美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2021年2月创下7500多亿的市值巅峰后,美的股价陷入低迷。在去年5月,社交媒体传出美的的裁员话题,美的官方回应称,公司正在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提升经营业绩。
背后是白电巨头的集体过冬,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去年国内家电市场规模为7307.2亿元,同比下滑9.5%;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同期我国家电出口额为5681.6亿元,同比下降10.9%,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3%。
从原因看,家电市场本就处于刚需缩减,市场接近饱和的背景下,加上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以及消费者预期的变化,多种因素共同构成了家电市场的短暂萎缩。从今年一季度业绩看,美的的业绩迅速反弹,营收额同比增长6.27%。
高端市场成为家电企业为数不多的突破口,而起步较晚的美的在高端市场声量不足。去年美的COLMO零售额超过80亿元,同比增长90%,但背后原因是品牌规模基数较小。
方洪波对此的分析是,美的将要面临三年寒冬期,形势比之前更加艰难。
在此背景下,美的的解决方案是,抓大放小,边缘业务一律裁撤。
四大业务指楼宇科技、工业自动化(库卡)、新能源汽车配件和储能(科陆电子);四小业务指万东医疗(医学影像)、安得智联(物流)、美智光电(照明)和美云智数(工业互联网)。
而目前被美的分拆上市的两家子公司,全部来自于“四小”阵营。据此推断,下一家美的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很可能是美云智数。
此举也在加强美的的业务聚焦能力——放开增长前景一般的独立业务,将主业聚焦在高增长前景的业务上。如今年5月,美的在广东佛山投产了库卡二期科技园工程,投入规模约为2000万元,目的是实现本地化机器人制造能力。
但从各业务的增长表现看,美的的压力仍然不小,除空调业务外,美的各消费电器业务的增长乏力已十分明显,分拆的照明和物流业务前途未卜,而创新业务尚未撑起增长。这也解释了美的裁撤边缘业务的审慎做法——即便是家大业大不缺钱的“白电一哥”,也要在战略转型期面前一再小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