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未防护 11岁女孩从13米攀岩墙摔落致全身多处骨折
11岁女孩小玲攀岩,意外从13米高处坠落,全身多处骨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创伤骨科、儿童重症医学科、小儿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合作,奋力抢救,精心护理,让患儿恢复健康。入院第15天,8月18日,小玲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回家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惊险!女孩从13米攀岩墙坠落
最近,酷爱运动的11岁女孩小玲办理了一张攀岩卡,趁着暑期学习攀岩技能。8月3日晚上,小玲在没有任何有效的防护下,摸索着一步步往攀岩墙上攀登。
正当她为自己自豪、兴奋之时,意外发生了。小玲从高处掉下来,重重地摔在了仅1cm厚的地垫上。后据小玲及家属表述,摔下的地方高达13米。
小玲父母接通知后马上赶到,拨打120,送小玲前往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小儿外科急诊接诊医生立即启动儿童严重创伤综合救治流程。小儿外科、儿童重症医学科、创伤骨科、小儿神经外科、胸外科、介入科、脊柱外科、眼科、鼻颅底外科等多学科创伤救治团队悉数到场,联合评估伤情,由于担心骨盆出血及腹内脏器及血管损伤等,迅速为小玲完善全面的影像检查。
此时的小玲呼吸急促且伴胸痛,右额及右眼肿胀,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阳性,且双侧下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畸形及叩击痛。
影像检查结果显示,小玲骨盆骨折、左侧股骨干骨折、右侧股骨颈骨折、腰椎骨折、肺挫伤以及额面部软组织挫伤。“当时患儿创伤ISS评分(损伤严重度评分)22分,属于重伤。当ISS评分大于20时,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创伤中心办公室主任/创伤骨科副主任于博教授说。
术前影像检查显示小玲多处骨折
救治:分期手术降低风险
为预防迟发性腹内脏器出血,小玲收入儿童重症医学科先稳定病情,为后续手术治疗做好准备。由于股骨干骨折不稳定,轻微活动就会引起剧烈疼痛,创伤骨科医生为小玲做了左下肢皮牵引,起到稳定作用,缓解疼痛。
为了做好术前评估及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于博教授带领主治医生翟齐毅、叶楷锋等医生团队仔细研究,制定了分期手术方案。
“由于患儿多发骨折,单次手术解决所有骨折的问题风险大,采用损伤控制技术和分期手术,能降低风险,减少手术创伤造成的影响。”于博教授团队拟定为小玲先进行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手术及右股骨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待左侧股骨肿胀减轻,皮肢张力缓解后,再施行左侧股骨干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在麻醉科梁启波教授等团队的全力配合下,两次手术于8月7日与11日分别进行,过程顺利,小玲父母终于放下心头大石。
护士长刘巧兰帮助患儿进行康复锻炼
回家!多学科助力,15天顺利出院
伤筋动骨一百天。对多发骨折伤员而言,术后康复十分重要。创伤骨科联合消化内科、康复医学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协作,帮助小玲更好地康复。
创伤骨科护士长刘巧兰手把手教小玲妈妈腹部按摩技巧,解决小玲腹胀问题,帮助患儿恢复肠胃功能;康复医学科医生按摩小玲腿部肌肉,帮助康复;精神心理科为患儿进行心理疏导。
在多学科综合诊疗下,小玲病情逐渐好转,越来越积极乐观,睡眠也更安稳了,脸上笑容也越来越多。经过系列治疗与评估,入院的第15天,小玲顺利出院回家康复休养。
此外,小玲出院后,创伤骨科护理团队继续跟进康复治疗,通过互联网门诊了解患儿康复情况,并提供上门服务指导,帮助患儿更快地恢复。
提醒:孩子发生高处坠落,家长这样做避免二次伤害
于博教授提醒,高空坠落是0~14岁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第一原因,以坠楼伤最为严重。高空坠落的伤者除了有直接的器官受伤表现外,有可能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损伤,伤者可能会有昏迷、呼吸急促、面色惨白等症状。
孩子发生高空坠落,家长除了拨打120外,还能做什么处理呢?
1.立即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如不安全(可疑有高处物品坠落等),立即转移至安全位置,转移过程注意平移患者(参考第7点);
2.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3.检查呼吸,神志是否清楚,如果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复苏,对于非专业人员,可直接进行心脏按压;
4.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松解伤员的颈、胸部纽扣,清理口腔异物及分泌物;
5.如发生肢体骨折,应固定伤肢,减少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如果没有任何物品可做固定器材,下肢可使用伤者对侧正常肢体,上肢骨折可与胸部固定,脊柱骨折则保持平卧;
6.如有出血,立即包扎止血。
7.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尽可能使用担架、门板等,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8.快速平稳地送医院救治。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王霞 叶楷锋 卢钰仪 伍晓丹
关键词: